[1]陈斐,沈炜怡.中原城市群多极网络空间组织的形成与识别[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25,53-54(社科一):29-38.
CHEN Fei,SHEN Weiyi.The form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multipolar network spatial organization in central plains urban agglomeration[J].Journal of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2025,53-54(社科一):29-38.
点击复制
中原城市群多极网络空间组织的形成与识别(
)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ISSN:1673-3851/CN:33-1338/TS]
- 卷:
-
第53-54卷
- 期数:
-
2025年社科第一期
- 页码:
-
29-38
- 栏目:
-
- 出版日期:
-
2025-02-28
文章信息/Info
- Title:
-
The form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multipolar network spatial organization in central plains urban agglomeration
- 文章编号:
-
1673-3851 (2025) 02-0029-10
- 作者:
-
陈斐; 沈炜怡
-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杭州 310018
- Author(s):
-
CHEN Fei; SHEN Weiyi
-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
- 关键词:
-
中原城市群; 多极网络空间组织; 增长极; 空间经济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引力模型
- 分类号:
-
F127
- 文献标志码:
-
A
- 摘要:
-
基于多极网络空间组织的构成要素,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2007—2022年中原城市群空间经济网络的特征及变化情况,运用引力模型和构建增长极指标来识别增长极,并利用共生度模型探究空间经济网络与多增长极之间的共生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空间经济网络整体发展水平稳步上升,“十”字形和“米”字形空间经济网络分别在2010年和2022年成型;形成了以郑州为增长极,洛阳、新乡和许昌为潜在增长极的“1+3”多极增长格局;中原城市群空间经济网络与多增长极具有互利共生关系。总体上,在中原城市群的发展过程已出现多极网络空间组织现象,正处于“多增长极、多层级、多节点”的空间发展状态。该研究识别了中原城市群的多极网络空间结构,并对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沈文成,李培庆,姚雯雯,等.多重流空间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及组织模式[J].地理研究,2023,42(2):514-533.
[2]胡国建,陈传明,金星星,等.中国城市体系网络化研究[J].地理学报,2019,74(4):681-693.
[3]李娜.长三角城市群空间联系与整合[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5):72-77.
[4]赵渺希,钟烨,徐高峰.中国三大城市群多中心网络的时空演化[J].经济地理,2015,35(3):52-59.
[5]姚作林,涂建军,牛慧敏,等.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结构要素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17,37(1):82-89.
[6]涂建军,王静松,汪世豪.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内外联系及其空间结构异质性:基于铁路客运大数据视角[J].世界地理研究,2024,33(3):89-102.
[7]覃成林,韩美洁.中国区域经济多极网络空间发展格局分析[J].区域经济评论,2022(2):16-22.
[8]黄征学,覃成林,李正图,等.“十四五”时期的区域发展[J].区域经济评论,2019(6):1-12.
[9]覃成林,唐雅岚.长江经济带多极网络空间发展格局研究:“经济网络—多增长极—共生关系”分析框架的构建与应用[J].西部论坛,2022,32(1):1-15.
[10]覃成林,黄丹.区域经济多极网络空间组织识别方法及应用:以广东为例[J].经济经纬,2022,39(2):3-11.
备注/Memo
- 备注/Memo:
-
收稿日期:2024-03-29
网络出版日期:2024-10-2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055)
作者简介:陈斐(1971—),男,江西抚州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发展、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方面的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5-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