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宇明.词语模[C]//邢福义.汉语法特点面面观.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146.
[2] Ungerer F, Schmid H J.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1996:72-98.
[3] 邵敬敏,任芝锳,李家树,等.汉语语法专题研究[M]. 增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32-235.
[4] 苏向红.当代汉语词语模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35.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6] 江桂英. 原型范畴理论缺陷再议[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6): 42-48.
[7] 吴世雄,纪玉华.原型语义学:从家族相似性到理想化认知模式[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2): 57-64.
[8] 吴世雄,陈维振.论语义范畴的家族相似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 28(4): 14-19,80.
[9] 俞建梁.模因范畴论[J].外语学刊,2016(2):23-27.
[10] 涂海强,杨文全.媒体语言“X+哥”类词语的衍生机制与语义关联框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6):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