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4-02-02(01).
[2]李胤.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根基、社会性质和鲜明特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5(3):74-83.
[3]李永胜,许夏琳.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态意蕴[J].当代经济研究,2024(12):35-44.
[4]张云飞.发展绿色生产力的科学理念及其实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5(3):13-22.
[5]齐承水.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J].经济学家,2024(7):15-23.
[6]乔倩.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三维度”及其交互机制[J].东岳论丛,2025,46(4):103-111.
[7]黄鑫,胡鞍钢.绿色生产力的理解向度、中国创新与实践展望:兼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25(1):56-67.
[8]胡长生,安晓星.绿色生产力的理论基础、核心意涵与发展路向[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24(1):14-26.
[9]周鑫,张满银.“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论断的逻辑要义、内涵意蕴与实践路径[J].生态文明研究,2025(2):14-24.
[10]方世南.论新质生产力理念蕴含的生态文明思想[J].思想理论教育,2025,(02):36-42.
[11]宋田光.论新质生产力与生态文明的契合性及其价值意蕴[J].行政论坛,2025,32(2):41-47.
[12]王广义,罗闰升.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以发展绿色生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J].理论探讨,2024,(5):137-143.
[13]丁任重,高雨萌.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 [J].学习与探索,2024(12):128-135.
[14]刘明远,肖备.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和国家引导型生态建设 [J].南开经济研究,2024(12):36-49.
[15]万舒全.新质生产力生态向度的基本内涵、出场逻辑及实践指向 [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24(2):11-23.
[16]张三元.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构建绿色健康生活方式[J].思想理论教育,2024(4):27-34.
[17]杨勇兵.马克思的自然观与绿色生产力[J].北方论丛,2009534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5年 第54卷(6):101-103.
[18]张连国.生态生产力:自然生态生产力与生态理性经济人的生态治理能力的协同[J].生产力研究,2008(16):40-44.
[19]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 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611.
[20]王传发,陈学明.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88.
[21]Beck U.Risk Society:Towards A New Modernity[M].London:Sage,1992.
[22]FosterJB.Marx’sEcology:MaterialismandNature[M].NewYork:MonthlyReviewPress,2000:141-163.
[23]Naess A.Theshallow andthe deep,long-rangeecologymovement[J].Inquiry,1973(16):95-100.
[24]Mol A P J. The Refinement of Production: EcologicalModernization Theory and the Chemical Industry [M ].Utrecht:VanArkel,1995.
[25]陈学明.资本逻辑与生态危机[J].中国社会科学,2012(11):4-23.
[26]刘勇.“两山论”对新质生产力的绿色赋能[J].理论与改革,2024(3):1-11.
[2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66.
[28]胡鞍钢.中国进入后工业化时代[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1):1-16.
[29]国家统 计 局.中 国 统 计 年 鉴 2024[EB/OL].(2024-09-01)[2025-05-19].https:∥www.stats.gov.cn/sj/ndsj/2024/indexch.htm.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全文)[EB/OL].(2024-08-29)[2025-05-19].http:∥www.scio.gov.cn/zfbps/zfbps_2279/202408/t20240829_860395.html.
[31]郭克莎,田潇潇.绿色技术与产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J].天津社会科学,2024(2):99-107.
[32]郭滕达,魏世杰,李希义.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问题与建议[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35(7):46-50.
[33]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慎之,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493.
[34]国家统计局.能源消费总量情况[EB/OL].(2024-04-18)[2025-05-19].https:∥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 cn=C01.
[35]韩剑尘,周良发.绿色发展效率的地区异质性与因素分解[J].统计与决策,2022,38(14):39-44.
[36]邓宗兵,肖沁霖,王炬,等.中国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及驱动机制[J].地理学报,2024,79(4):971-990.
[37]田潇潇,郭克莎.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影响[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3,43(8):4-17.
[38]孙恩慧,王伯鲁.“技术生态”概念的基本内涵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38(3):36-43.
[39]黄娟.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关系:兼论中国特色绿色科技创新之路[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2):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