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任然.传统文化需要创新传播模式[N].光明日报,2017-03-21(02).
[2]王圣华.虚拟艺术的智能传播探究[J].美术观察,2021(12):72-73.
[3]陈靖,王涌天,林精敦,等.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圆明园景观数字重现[J].系统仿真学报,2010,22(2):424-428.
[4]李雨静,孟祥彬.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圆明园遗址展示方式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2(5):29-31.
[5]张雨辰.基于SLAM的增强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地的应用研究:以故宫灵沼轩为例[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23(3):35-42.
[6]成玉宁,樊柏青.数字景观进程[J].中国园林,2023,39(6):6-12.
[7]葛煜喆,谢辉,罗俊,等.寺庙园林声景研究:以重庆华岩寺为例[J].建筑科学,2022,38(4):65-70.
[8]刘臻.传统园林艺术在现代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44(5):11.
[9]拉斯韦尔.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35.
[10]刘炜.传播学理论下的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译介研究[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22,43(5):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