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郭讲用. 传统节日仪式传播与信仰重塑[J]. 当代传播, 2012(4): 29-32.
[2] 李颖. 央视春晚的社会记忆建构与生产机制浅析[J]. 中国电视, 2020(6): 37-40.
[3] 杨华娟. 论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对当代“新民俗”文化的建构[J]. 中国电视, 2005(2): 22-26.
[4] 崔柯. 春晚: 新民俗与文化共同体[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4(3): 68-77.
[5] 刘宏宇, 李婧文, 白静. 媒介仪式的结构化与反结构化: 评析央视春晚小品的叙事模式变迁[J]. 国际新闻界,2019,41(2):92-112.
[6] 彭爌. 试论“春晚”的经济功能和消费主义特征[J]. 当代电视, 2006(2): 18-19.
[7] 吉登斯. 社会的构成[M]. 李康, 译. 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8:52.
[8] 吕新雨. 仪式、电视与国家意识形态:再读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C]//北京论坛(Beijing Forum): 北京大学北京论坛办公室. 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 “全球传播、媒介与创意产业:对后工业文明的思考”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 北京: 中国会议, 2016: 159-174.
[9] 方师师. 中国社会网络中的动态媒介过程: 关系、结构与意义[D]. 上海: 复旦大学, 2013: 110.
[10] 柯林斯. 互动仪式链[M]. 林聚任, 王鹏, 宋丽君,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9: 86-87.
[1]龚晨枫.文化传播背景下杭州旅游文化翻译策略[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20,43-44(社科六):615.
GONG Chenfeng.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Hangzhou tourism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J].Journal of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2020,43-44(社科一):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