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习近平. 习近平著作选读 :第 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3:36.
[2]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 [M]. 北京 :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1:65.
[3] 周莉 ,郭瑜鸾 ,胡珀. 网络空间中国家主义话语的分野与互动 :基 于 232位微博意见领袖的探索性研究[J]. 国际新闻界 ,2022,44 (7) :97-117.
[4] 陈永峰. 从围观到行动 从被动到主导 :通过网络意见领袖的网 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37(5) : 155- 160.
[5] 刘迪 ,张会来. 网络舆情治理中意见领袖舆论引导的研究热点和 前沿探析[J]. 现代情报 ,2020,40(9) :144-155.
[6] 雷跃捷 ,李智. 发挥好网络意见领袖的社会政治作用[J]. 人民论 坛 ,2016(15) :64-65.
[7] 季丹 ,郭政. 网络意见领袖对危机信息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J]. 情报杂志 ,2015,34(2) :22-27.
[8] 朱天 ,张诚 ,齐向楠. “圈子”概念下网络意见领袖的本土化致思 :基于虚拟社区 “百度贴吧 ”的实证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2018,39(3) :131-136.
[9] Katz E. The two-step flow of communication: An up-to-date reportonanhypothesis[J]. PublicOpinionQuarterly, 1957, 21 (1) : 61-78.
[10] 周宇豪. 政治传播学[M]2版. 武汉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2022:106-107.
[11] 刘晓哲. 新安全格局视域下意识形态建设的三重维度[J]. 北京 社会科学 ,2024(8) :4-16.
[12] 杨慧民 , 白杨.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中网络意见领袖发挥正 向作用的影响因素 :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J]. 重庆邮电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 , 2025,37(4) :92-101.
[13] 拉什 ,王武龙. 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2002(4) :52-63.
[14] 杨慧民 ,陈锦萍. 网络意见领袖建构网络意识形态的逻辑理路 及其应用[J]. 理论导刊 ,2022(4) :53-58.
[15] Galaskiewicz J. Exchange networks and community politics [M]. New York:AcademicPress,1979:43.
[16] Stephenson K, Zelen M. Rethinking centrality: Methods and examples [J]. SocialNetworks, 1989, 11(1) : 1-37.
[17] Ho VT, WongSS, LeeCH. A tale ofpassion: Linkingjob passion and cognitive engagement to employee work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11, 48 (1) : 26-47.
[18] 杨慧民 ,王前. 道德想象力 :含义、价值与培育途径[J]. 哲学研 究 ,2014(5) :104-109.
[19] 杨慧民 ,陈锦萍. 网络意见领袖道德想象力 : 内涵、特性及其价 值[J]. 学术界 ,2020(6) :140-148.
[20] 徐世甫. 新时代网络舆论引导缺场生成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8(11) :30-37.
[21] 谢新洲,杜智涛. 网络意见领袖舆论引导能力的评判体系研究 : 基于灰色统计与层次分析法的模型构建[J]. 图书情报工作 , 2013,57(15) :20-26.
[22] Cases A S. Perceived risk and risk-reduction strategies in Internet shopping[J]. 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tail, Distribution and Consumer Research, 2002, 12(4) : 375-394.
[23] Webster FE. New product adoption in industrialmarkets: A frameworkforanalysis [J]. JournalofMarketing,1969,33(3) : 35-39.
[24] Gresov C, Stephens C. The context of interunit influence attempts[J]. AdministrativeScienceQuarterly, 1993, 38(2) : 252.
[25] 郭强 ,郑富兴. 道德想象力的形式之维[J]. 当代教育科学 ,2022 (4) :10-19.
[26] 蒋晓丽 ,侯雄飞. 舆擎中国 :新形势下舆论引导力提升方略研究 [M]. 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194-199.
[27] BansalH S, Voyer P A. Word-of-mouth processes within a services purchase decision context[J].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2000,3(2) :166-177.
[28] GillyM C, Graham J L, WolfinbargerM F, et al. A dyadic study of interpersonal information search[J]. Journal of the AcademyofMarketingScience , 1998, 26(2) : 83-100.
[29] 胡登全. 风险传播的场域研究[M]. 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 ,2014:236.
[30] 芦何秋. 社交媒体意见领袖研究 : 以新浪微博平台为例[M]. 武 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6:75.
[31] 薛宝琴. 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研究[M]. 北京 :人民 日报出版社 , 2018: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