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陈敬松.中华文化观教育:内涵、价值与实践要求[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25,53-54(社科四):431-439.
 CHEN Jingsong.Education of Chinese cultural view: Connotation, value and practical requirements[J].Journal of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2025,53-54(社科四):431-439.
点击复制

中华文化观教育:内涵、价值与实践要求()
分享到: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ISSN:1673-3851/CN:33-1338/TS]

卷:
第53-54卷
期数:
2025年社科第四期
页码:
431-439
栏目:
出版日期:
2025-09-2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Education of Chinese cultural view: Connotation, value and practical requirements
文章编号:
1673-3851 (2025) 08-0431-09
作者:
陈敬松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昆明 650500
Author(s):
CHEN Jingsong
School of Marxism,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0, China
关键词:
中华文化观中华文化观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分类号:
D633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中华文化观教育是为了增进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全体国民进行宣传和普及“什么是中华文化、怎样对待中华文化”的教育活动。中华文化观教育能够促进各族人民形成正确的中华文化认知,增强文化自觉;涵养深厚的中华文化情感,坚定文化自信;强化中华文化意志和行为,推进文化自强;进一步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中华文化观教育实践要在突出内容构成、价值地位与创新发展重点内容中培育系统认知,在把握情感体验、情感接受与情感信仰的内化过程中涵养深厚的情感,在重视文化选择、文化判断与实践态度中促进积极行为,不断增进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意志行为认同。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99.
[2]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N].人民日报,2018-03-06(01).
[3]陈瑛,郎维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五个认同”关系再探析[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0(1):22-28.
[4]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09-30(01).
[5]李学成,康丽滢.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脉与现代文明新使命[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5):15-25.
[6]高永久,杨龙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在逻辑、统合实践与协同路径[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1(4):5-13.
[7]齐付清,孔建勋.以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J].学术探索,2024(6):65-71.
[8]李良品,彭福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逻辑初探[J].青海社会科学,2024(1):49-58.
[9]张丽娟,乔秀丽.“五个高度认同”视域下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维度[J].黑龙江民族丛刊,2024(1):1-11.
[10]姜黎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符号进路[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52(4):8-14.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4-11-10
网络出版日期:2025-04-14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KC-24249186)
作者简介:陈敬松(1996—),男,重庆巫溪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