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詹羽洪.积极主义法律监督观下抗诉权的三重解构[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25,53-54(社科二):236-245.
 ZHAN Yuhong.The triple deconstruction of the right of appeal under the activist  view of legal supervision[J].Journal of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2025,53-54(社科二):236-245.
点击复制

积极主义法律监督观下抗诉权的三重解构()
分享到: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ISSN:1673-3851/CN:33-1338/TS]

卷:
第53-54卷
期数:
2025年社科第二期
页码:
236-245
栏目:
出版日期:
2025-04-2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The triple deconstruction of the right of appeal under the activist  view of legal supervision
文章编号:
1673-3851 (2025) 04-0236-10
作者:
詹羽洪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北京 102488
Author(s):
ZHAN Yuhong
School of Law,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2488, China
关键词:
抗诉权法律监督职权积极主义法律监督观信托理论
分类号:
D925-2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抗诉案件中长期存在抗诉采纳率低、抗诉撤回率高等问题。随着监察体制与检察权的持续改革,在数字检察的赋能作用下,积极主义法律监督观应运而生,并从属性、理论基础与运行机制三个方面为正确行使抗诉权提供了指引。其一,在积极主义法律监督观视角下,法律监督职权等同于检察权,涵盖针对公权力机关主体的直接监督与对法律义务主体的间接监督。其中,抗诉权既是直接监督的工具,也是间接监督的手段。其二,积极主义法律监督观摒弃了客观义务理论,转而借鉴信托理论,要求检察官作为受托人,恪守谨慎义务与忠诚义务。其三,针对过往被追诉人的长期利益被忽视的情况,积极主义法律监督观要求构建以保护被告人的利益为导向的抗诉义务,并结合潜在挑战完善抗诉权的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童建明,孙谦,万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M]. 2版.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22:6-12.
[2]樊崇义.法律监督职能哲理论纲[J].人民检察,2010(1):13-20.
[3]朱孝清.论刑事抗诉的属性[N].检察日报,2010-11-05(3).
[4]刘计划.检察机关刑事审判监督职能解构[J].中国法学,2012(5):133-148.
[5]胡铭.论数字时代的积极主义法律监督观[J].中国法学,2023(1):107-123.
[6]陈卫东,刘计划.公诉人的诉讼地位探析: 兼评检察机关对法院的审判监督[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 9(6):80-91.
[7]元明.刑事抗诉工作的定位与强化[J].人民检察,2021(21):132-134.
[8]冀祥德.控辩平等论[M]. 3版.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22:187-188.
[9]王海军.苏俄检察监督制度及其现代发展[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7,25(6):147-168.
[10]王海军.“法律监督”概念内涵的中国流变[J].法学家,2022(1):1-14.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4-08-21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1-22
基金项目:西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高等研究院重点委托课题
作者简介:詹羽洪(2000—),男,广东汕尾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刑事诉讼法学方面的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