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童建明,孙谦,万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M]. 2版.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22:6-12.
[2]樊崇义.法律监督职能哲理论纲[J].人民检察,2010(1):13-20.
[3]朱孝清.论刑事抗诉的属性[N].检察日报,2010-11-05(3).
[4]刘计划.检察机关刑事审判监督职能解构[J].中国法学,2012(5):133-148.
[5]胡铭.论数字时代的积极主义法律监督观[J].中国法学,2023(1):107-123.
[6]陈卫东,刘计划.公诉人的诉讼地位探析: 兼评检察机关对法院的审判监督[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 9(6):80-91.
[7]元明.刑事抗诉工作的定位与强化[J].人民检察,2021(21):132-134.
[8]冀祥德.控辩平等论[M]. 3版.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22:187-188.
[9]王海军.苏俄检察监督制度及其现代发展[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7,25(6):147-168.
[10]王海军.“法律监督”概念内涵的中国流变[J].法学家,202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