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叶洁楠 , 王浩 . 城市公园绿地灾时避难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转换的可行性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18, 42(3): 175
-
181. [2]韩默, 庄惟敏. 空间组构与空间认知[J]. 世界建筑, 2018(3): 104-107. [3]牛力. 以模拟寻路过程为方法探讨理想状态下的寻路问题[J]. 华中建筑, 2005, 23(4): 47-48. [4]吴小玲. 基于游客寻路行为的景区导向标识系统评价研究[D].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15: 18-22. [5]吴荣华, 张宏磊, 张捷, 等. 城市历史文化旅游地的小尺度空间结构及关联: 以南京夫子庙景区为例[J]. 地理研究, 2014, 33(12): 2427-2436. [6]陶伟, 陈红叶, 林杰勇. 句法视角下广州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及认知研究[J]. 地理学报, 2013, 68(2): 209-218. [7]王海军, 夏畅, 张安琪, 等. 基于空间句法的扩张强度指数及其在城镇扩展分析中的应用[J]. 地理学报, 2016, 71(8): 1302-1314. [8]张玉洋, 孙雅婷, 姚崇怀. 空间句法在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中的应用: 以武汉三环线内城市公园为例[J]. 中国园林, 2019, 35(11): 92-96. [9]樊亚明, 田丽莹, 郑文俊. 基于空间句法的桂林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与优化.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21, 1-12. (2021-09-26)[2022-06-12]. [10]张浩. 基于空间句法的校园绿地活动空间的可达性分析: 以武汉大学信息学部校园为例[J]. 南方建筑, 2015(1): 1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