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梅祖麟. 从汉代的“动、杀”、“动、死”来看动补结构的变化: 兼论中古时期词的施受关系的中立化[J].语言学论丛, 1991(16): 112-136.
[2]郭锡良, 唐作藩, 何九盈,等. 古代汉语:上[M]. 修订本.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9: 1081.
[3]方建新. 略谈破读的消亡[J]. 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 9(4): 104-108.
[4]胡敕瑞. 从隐含到呈现(上):试论中古词汇的一个本质变化[J]. 语言学论丛, 2005 (31): 1-21.
[5]贾昌朝群经音辨[M]. 万献初,点校.北京: 中华书局, 2020.
[6]周法高. 中国古代语法:构词编[M]. 台北: 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62: 63.
[7]Downer G B. Derivation by tonechange in classical Chinese[J].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1959, 22(2): 258-290.
[8]孙玉文. 汉语变调构词研究[M]. 增订本.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7.
[9]孙玉文. 汉语变调构词考辨[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5: 1009.
[10]李朝全. 口含物习俗研究[J]. 考古, 1995(8): 724-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