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超.环境修复审视下我国环境法律责任形式之利弊检讨:基于条文解析与判例研读[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2):1-13.
[2] 李挚萍.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法律性质辨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2):48-59.
[3] 张辉,张雨.土地储备环节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责任:以常州“毒地”事件为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33(1):77-87.
[4] 王灿发.环境法学教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135.
[5] 魏旭.环境修复与恢复原状制度辨析:环境修复制度对民事法律救济的承继与突破[J].法治论坛,2019(1):189-200.
[6] 石春雷.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生态环境修复:兼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相关规定的合理性[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0(2):22-26.
[7] 吴鹏.最高法院司法解释对生态修复制度的误解与矫正[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4):46-52.
[8] 周启星,魏树和,张倩茹,等.生态修复[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163.
[9] 吕忠梅.环境司法理性不能止于“天价”赔偿:泰州环境公益诉讼案评析[J].中国法学,2016(3):244-264.
[10] 梁勇.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探析[J].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19,35(5):168-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