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辛红娟, 高圣兵. 追寻老子的踪迹:《道德经》英语译本的历时描述[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8(1): 79-84.
[2] 路斯琪, 高方. 儒莲法译《道德经》的经典生成路径及呈现[J]. 中国翻译, 2020, 41(1): 54-61.
[3] 夏歆东.《道德经》译者理雅各的理解前结构探析[J]. 外国语文, 2014, 30(2): 152-157.
[4] 吴冰, 朱健平. 阿瑟·韦利英译《道德经》中的历史文化语境重构[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9(2): 91-97.
[5] 张小曼, 胡作友. 从意识形态和诗学看《道德经》的英译[J]. 学术界, 2015(2): 135-141.
[6] 张骋.《道德经》中“道”的概念在西方的误读与误导:以韦力和安乐哲的译本为例进行分析[J]. 黑龙江史志, 2013(17): 160-161.
[7] 屠国元, 朱献珑. 译者主体性: 阐释学的阐释[J]. 中国翻译, 2003, 24(6): 8-14.
[8] 安乐哲,郝大维.道不远人:比较哲学视域中的《老子》[M].何金俐,译.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
[9] 安乐哲.安乐哲比较哲学著作选[M]. 温海明,译. 贵阳:孔学堂书局,2018.
[10] 常青,安乐哲.安乐哲中国古代哲学典籍英译观:从《道德经》的翻译谈起[J].中国翻译,2016,37(4): 8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