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苟尧泊,俞峰,杨予.基坑开挖引起既有桩基侧摩阻力中性点位置分析[J].岩土力学,2015,36(9):2681-2687.
[2] 李平,杨挺,王义.基坑工程隆起变形研究综述[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2):196-201.
[3] 杨建民,李嘉.基坑底分层回弹量的实用计算方法[J].岩土力学,2014,35(5):1413-1420.
[4] 刘国彬,候学渊.软土基坑隆起变形的残余应力分析法[J].设计与施工,1996(2):2-7.
[5] 李德宁,楼晓明,杨敏.基坑回弹变形计算方法研究及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31(9):1921-1927.
[6] 李德宁,楼晓明,杨敏.上海地区基坑开挖卸荷土体回弹变形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1,32(S2):244-249.
[7] 汪中卫,刘国彬.基于超固结比与变形的基坑被动区土压力计算[J].建筑结构,2005,35(9):88-91.
[8] 袁静,龚晓南.基坑开挖过程中软土性状若干问题的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2001,35(5):465-470.
[9] 孙玉永,周顺华,庄丽.考虑残余应力的基坑被动区土压力及强度计算[J].土木工程学报,2011,44(7):94-99.
[10] 汪中卫,刘国彬.基于超固结比与变形的基坑被动区土压力计算[J].建筑结构,2005,35(9):88-91.
[11] 刘国彬,候学渊.软土的卸荷模量[J].岩土工程学报,1996,18(6):18-23.
[12] 邓指军,贾坚.地铁车站深基坑卸荷回弹影响深度的试验[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8,3:52-55.
[13] 贾坚,谢小林.上海软土地区深大基坑卸荷变形机理[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43(6):1005-1010.
[14] 楼晓明,李德宁,杨敏.上海地区基坑底部粉质黏土回弹变形参数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0(4):535-540.
[15] 田振,顾倩燕.大直径圆形深基坑坑底回弹问题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6,28(s):1360-1364.
[16] 魏道垛,胡中雄.上海浅层地基土的前期固结压力及有关压缩性参数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1980,2(4):13-22.
[17] 刘国彬.软土卸荷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1993.
[18] 孔令荣.考虑残余应力的基坑回弹变形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0,32(S1):79-82.
[19] 潘林有,程玉梅,胡中雄.卸荷应力状态下粘性土强度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1,22(4):490-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