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晓莉. 凉山自然地理环境对彝族服饰文化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40(34): 16961-16963.
[2] 李丹丹. 明清时期徽州妇女生活研究[D]. 合肥: 安徽大学, 2011: 50.
[3] 张海鹏, 王廷元. 明清徽商资料选编[M]. 合肥: 黄山书社, 1985: 12.
[4] 秦树辉, 宁小莉. 浅谈气候因素对民俗事象的影响: 民俗与地理环境系列研究论文之三[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32(5): 73-76.
[5] 亓延, 范雪荣, 崔荣荣. 齐鲁地理环境对其民间服饰文化形成的影响[J]. 纺织学报, 2011, 32(4): 106-111.
[6] 歙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歙县志[M]. 合肥: 黄山书社, 2010.
[7] 休宁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 休宁县志[M]. 合肥: 黄山书社, 2010: 1388.
[8] 姚邦藻. 徽州学概论[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23.
[9] 马步蟾修. 徽州府志: 卷二: 舆地志 下[M]. 台北: 成文出版社, 1975: 440.
[10] 汪良发. 徽州文化十二讲[M]. 合肥: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8: 35.
[11] 梁惠娥, 崔荣荣. 民间裙装中褶皱的效用价值[J]. 纺织学报, 2006, 27(9): 118-119.
[12] 崔荣荣. 近代传统足衣的卫生功能性研究[J]. 装饰, 2007(11): 76-77.
[13] 孙佩兰. 刺绣与服饰文化[J]. 丝绸, 1992(5): 44-47.
[14] 罗愿. 新安志: 卷四: 休宁[M]//四库全书. 文渊阁.
[15] 徐柯. 清稗类钞·服饰类[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6: 6174-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