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岳川. 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 169.
[2] 赫施. 解释的有效性[M]. 王才勇, 译. 上海: 三联书店, 1991: 269.
[3] Steiner G. After Babel: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M]. 2nd ed.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1992.
[4] 袁锦翔. 一种新的文体: 阐释[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7(3): 56-59.
[5] 杨武能. 阐释、接受与再创造的循环: 文学翻译断想[J]. 中国翻译, 1987(6): 3-6.
[6] 谢天振.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8: 101-103.
[7] 刘小林. 读者登场: 翻译研究的轨迹和内涵[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11(6): 921-925.
[8] 伽达默尔. 真理与方法[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 7.
[9] 彼得·利姆. 南非之父: 纳尔逊·曼德拉传[M]. 蒋伟民, 刘小林, 译.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12: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