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李瑞缘,王婉璐.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多维度法律路径探讨[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4,31-32(社科2):97-102.
 LI Rui yuan,WANG Wan lu.Discussion on Multi dimensional Legal Paths for Improvement of Spirit Damage Compensation System[J].Journal of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2014,31-32(社科2):97-102.
点击复制

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多维度法律路径探讨()
分享到: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ISSN:1673-3851/CN:33-1338/TS]

卷:
第31-32卷
期数:
2014年社科2期
页码:
97-102
栏目:
(社科)哲学与社会学
出版日期:
2014-04-1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Discussion on Multi dimensional Legal Paths for Improvement of Spirit Damage Compensation System
文章编号:
1673-3851 (2014) 02-0097-06
作者:
李瑞缘 王婉璐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重庆 401120
Author(s):
LI Rui yuan WANG Wan lu
College of Economic Law,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Chongqing 401120, China
关键词:
精神损害赔偿法律体系适用范围赔偿标准
分类号:
DF5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乃现代民法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制度之一,彰显了现代民法对人权、人格尊严之尊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公民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人们对于受尊重、捍卫精神利益之客观诉求也在不断攀升。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现行立法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设计仍存诸多不尽人意之处。鉴于此,为契合现代法治发展中人们对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客观诉求,有必要从完善法律体系、扩大适用范围与适用情形、明确赔偿标准等角度对其进行多维度法律完善路径之探讨,藉此弥合现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困境。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朱启超, 蒋贤争. 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探讨[J]. 中外法学, 1993(2): 27-32.
[2] 杨立新, 杨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释评[J]. 法学家, 2001(5): 50-59.
[3] 杨立新. 侵权责任法[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93: 164.
[4] 谢鸿飞. 精神损害赔偿的三个关键词[J]. 法商研究, 2010(6): 11-15.
[5] 杨立新. 侵权责任法[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93: 166.
[6] 于敏. 日本侵权行为法中的抚慰金制度研究[J]. 外国法译评, 1998(2): 45-56.
[7] 王家福, 梁慧星. 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99: 489.
[8] 张新宝, 高燕竹. 英美法上“精神打击”损害赔偿制度及其借鉴[J]. 法商研究, 2007(5): 102-113.
[9] 王利明. 人格权法新论[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4: 228.
[10] 杨立新. 侵权损害赔偿[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0: 206-207.
[11] 关今华. 精神损害的认定与赔偿[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6.
[12] 周利民. 论精神损害及其赔偿的范围[J]. 政法学刊. 2002, 19(2): 33-35.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 2013-07-29
作者简介: 李瑞缘(1989-),男,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商法学、经济法学方面的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