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oa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1 2024年04月20 00:00 2024年社科第二期 0 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党忠诚重要论述的核心意涵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就对党忠诚问题不断探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对党忠诚的核心意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党忠诚重要论述围绕其重要地位、主体对象、客体所指、标准要求和塑造路径等重要问题,从理论创新视角将新时代对党忠诚之地位置于新高度,就新时代对党忠诚之对象提出明确要求,对新时代对党忠诚之标准作出论断,为新时代对党忠诚之锻造构建路径。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党忠诚重要论述的核心意涵,旨在科学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为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和党的建设提供借鉴 2024年04月20 00:00 2024年社科第二期 119 126 1331172 王越芬,肖瑶 数字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三重逻辑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2 数字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数字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智慧结晶,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从理论逻辑看,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既是对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创造性发展,也是数字经济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创新性成果。从历史逻辑看,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是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背景下零和博弈发展模式与合作共赢发展模式交织的历史必然。从实践逻辑看,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是推进全球数字治理、促进全球数字发展与合作、繁荣全球数字文明的必然选择。 2024年04月20 00:00 2024年社科第二期 127 135 1371014 周帅,孙业霞 习近平总书记绿色消费理念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与实践价值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3 习近平总书记绿色消费理念是马克思消费理论与当前中国实际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绿色消费理念,需要系统把握其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与实践价值。就生成逻辑而言,对马克思恩格斯消费理念的继承发展构成其理论逻辑的起点和沿革,对中国共产党人消费文明思想的传承创新构成其历史逻辑的脉络主线,破解时代之问、实践之需的路径选择构成其现实逻辑的鲜明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生态智慧构成其文化逻辑的深刻渊源。就科学内涵而言,习近平总书记绿色消费理念涵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特征,以绿色消费增进民生福祉的人本取向及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互补与平衡作为基本遵循。就实践价值而言,习近平总书记绿色消费理念对推动绿色消费成为主流消费模式,以期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驱动力、构筑绿色发展新格局,推动以生态为基础的社会整体绿色化、助力建设“美丽中国”,以及推动生产技术绿色化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等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024年04月20 00:00 2024年社科第二期 136 144 1372437 王微,毕昌萍 数字化转型、融通创新与企业技术效率粘性效应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4 现实中企业技术效率存在粘性效应,具体表现为企业在产业升级、技术改进等方面具有反馈、积累和锁定效应,进而促进企业长期高质量发展和经济持续性增长。基于转移矩阵分析检验企业技术效率的粘性效应,同时基于回归分析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技术效率粘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技术效率粘性普遍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中,且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企业技术效率粘性存在倒U型关系,融通创新与企业技术效率粘性呈现倒U型关系,数字化转型与融通创新正相关,融通创新是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技术效率粘性的重要机制。基于异质性分析发现:不同产权性质和规模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会对企业技术效率粘性产生差异化影响。研究结论对企业利用数字信息技术进行融通创新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4年04月20 00:00 2024年社科第二期 145 156 1465829 李晓翔,雷绍方,张树含 地方政府创新驱动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5 基于2008—2020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测度了地方政府创新驱动和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并借助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地方政府创新驱动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创新驱动可显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但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中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创新驱动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地方政府创新驱动对区域协调发展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且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在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存在地区差异;互联网普及和城市规模未处在合适的范围内会抑制区域协调发展,交通基础条件和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均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据此提出建议:加大地方政府创新驱动力度,积极发挥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强区域间合作交流,共同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从多角度、全方位出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024年04月20 00:00 2024年社科第二期 157 165 1381194 胡本田,冯孟孟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文化空间的场景更新与对策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506 历史街区是蕴含着丰富文化意蕴的文化空间,也是重要的城市场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有助于推进文化空间的发展,助力城市文化建设。从场景理论出发,以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调查分析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文化空间发展现状,进而提出场景更新策略,以期为历史街区文化空间的场景更新与文化传播研究提供新思路。研究认为:清河坊历史街区文化空间目前通过建筑、活动、空间的打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其场景发展,但存在建筑符号缺乏深入挖掘、节庆活动社会影响较小、体验空间亲民传播有待加强的问题;其场景更新策略要从真实性、戏剧性、合法性三方面着手,包括植根区域化特色、提升数智融合体验、注重场景化营销。 2024年04月20 00:00 2024年社科第二期 166 172 1306630 罗泓,何苗 近代“女性自立”视域下的刺绣教育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7 围绕近代女性社会身份及地位的转换,通过文献资料搜集、个案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近代刺绣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程特色、培养模式方面的做法,以及为促进“女性自立”所做出的探索和革新。研究发现,刺绣教育是近代新的社会生产关系重构中为了迎合女性社会身份及地位转变中的适应性发展,其不仅为广大女性提供了实现经济自立的职业手段,塑造了贤妻良母的近代女性形象,展现出女性通过刺绣出口创汇救国于危难中的公民担当,而且无形中促进了传统刺绣技艺的创新发展,发挥了工艺美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价值。该研究为认识中国近代工艺美术教育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有助于促进对进一步推进近代中国工艺美术传承发展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2024年04月20 00:00 2024年社科第二期 173 179 1589343 李建亮 红色审美教育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赜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8 红色审美教育通过其丰富的内涵、多样的形态、鲜明的特性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益于增强大学生的信仰信念信心,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促进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激发大学生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要深入挖掘红色文艺的独特育人因素,通过红色审美教育进入第一课堂、深入第二课堂、融入第三课堂,有效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引导大学生自觉承担历史所赋予的使命,争做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时代新人。 2024年04月20 00:00 2024年社科第二期 180 187 1322245 宋杨靖,吴学兵 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育人的逻辑与实践路径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9 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育人;三螺旋理论;治理优势 2024年04月20 00:00 2024年社科第二期 188 194 1527894 罗超群,杨运姣 元宇宙时代主体发展完善的哲学阐释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10 元宇宙通过对现实世界底层逻辑的复制,为人类提供了虚实相融的具身互动和普遍交往世界、全新文明和价值创造世界,从而吸引人类向元宇宙虚拟世界大规模迁移,世界由此分化为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世界二分化推动着主体二分化为虚拟主体和现实主体。通过唯物辩证法的理论视角,在深入揭示虚实相融的具体路径、主体分化为现实主体和虚拟主体的机制,以及二者统一机制的基础上,厘清虚拟主体和现实主体通过互为根据与相互扬弃,在具身交往实践和全面性认识中统一于主体系统的过程,从而科学揭示虚拟主体和现实主体通过内部相互作用推动人的发展的机制,开创虚拟主体研究新领域,推动主体发展完善和元宇宙文明发展。 2024年04月20 00:00 2024年社科第二期 195 205 1437393 赵建伟 公务员数字素养:概念特征、结构测度及提升路径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11 如何培育和提升公务员数字素养,既是当前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实践的重要现实问题,也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全面回溯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厘清公务员数字素养的概念内涵与特征;系统梳理公务员数字素养的概念框架,剖析这些概念框架在结构维度上的共性和深层次联系。基于情境学习理论,构建“公务员——数字政府——数字社会”联动的公务员数字素养提升路径与策略整合模型,从公务员数字思维和认知、数字知识和技能、数字行政技能、数字治理能力的综合提升,以及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保障支撑作用这五个层面提出优化路径与推进策略。 2024年04月20 00:00 2024年社科第二期 206 214 1623450 赵梦楚,吴芷逍,翁可若,周欣宇 明清插图本《牡丹亭》中的“写真”图研究—以石林居士序刻本为中心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12 明清插图本《牡丹亭》中的图像内容、构图版式和传播路径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功能与意义,而学界对《牡丹亭》中特定插图的研究并不多。文章以其中的“写真”图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版本的插图内容与其变化过程。研究发现:石林居士版的“写真”图具有经典性和独创性,既体现在杜丽娘“三重画像”的独特图绘模式所蕴含的创作理念,又表现在后来的出版物对其不断模仿与翻刻;明清两代不同版本“写真”图的创作与改写,反映了特定时期的文化趣味和审美意识,以及不同群体对戏曲文本的接受理解;插图创作传统悠久,从同一系列的“写真”图比较中考察插图的演变规律与功能,可以进一步发掘古代戏曲插图的发展状况与艺术价值。 2024年04月20 00:00 2024年社科第二期 215 222 2527470 李碧,吴强 黔南苗族传统纹样的演变及其美学特征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13 黔南苗族传统纹样是黔南苗族人民生活方式、精神信仰与审美风格的集中体现,是研究其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文章以黔南苗族传统纹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研究法与比较互证法,从黔南苗族传统纹样的基本形态入手,探究其成型及演化过程,进而从纹样造型方式、构成形式、色彩风格与美学内涵四个方面分析黔南苗族传统纹样的美学特征。研究发现:黔南苗族传统纹样源自其历史文化生活与宗教精神信仰,并随着族群的迁徙融合形成传承、再创与发展的良性循环,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纹样特殊的美学表达形式,蕴含着黔南苗族“万物有灵”的美学内涵。该研究旨在可为后续的苗族纹样创新设计提供借鉴,促进现代艺术风格融入新的设计语言。 2024年04月20 00:00 2024年社科第二期 223 230 2619853 曲艺,张红霞,祝成炎,马一心,王宇轩,谢雯 大学数学精品慕课课程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评论文本挖掘的视角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14 为探究大学数学精品慕课的课程质量影响因素,了解学习者对慕课的诉求与期望,以12门大学数学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为样本,从高分课程、低分课程、积极评论、消极评论等维度,采用TFIDF特征词提取和LDA主题挖掘等方法对1万余条评论进行了文本分析。结果表明:慕课的课程质量影响因素主要有教师授课方式、学习者的学习感受、课程内容、课程设计四个方面,其中教师授课方式和学习者的学习感受是慕课评论中特征词概率总和最高的两大主题,是高分课程吸引学习者的关键因素,而低分课程与高分课程的质量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者的学习感受上。基于此,提出授课方式生动化、课程内容先进化、课程设计适切化、平台设计完善化等提高大学数学精品慕课课程质量的建议。该研究可为慕课的建设、评价及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4年04月20 00:00 2024年社科第二期 231 239 1922398 潘越,高雪芬 大学生网络空间法治素养培育:意义、现状及路径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15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满足大学生日常学习、社交、娱乐所需的重要场域,而非法外之地。运用文献调查、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法研究发现:当前大学生对网络空间法律知识掌握不足;网络空间法治意识不强,网络行为未得到有效引导和规范;运用法治手段解决网络空间问题能力较弱。针对网络空间法治教育的薄弱环节,高校需从教育介体、教育主体和教育环体三个维度整体推进,丰富课堂教学,提升思政工作者的法治素养,营造校园法治文化氛围,增强大学生网络空间法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帮助大学生掌握网络空间法律知识、增强网络空间法治观念、培育网络空间法治思维、提高网络空间法治实践能力。 2024年04月20 00:00 2024年社科第二期 240 246 1297498 王依灵,龚素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