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何淑燕,赵慧媛.视觉修辞理论下历史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创作的召唤实践[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23,49-50(社科一):30-36.
 HE Shuyan,ZHAO Huiyuan.Evocation practice of the historical documentary entitled  the Local  Records In China  based on visual  rhetoric theory[J].Journal of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2023,49-50(社科一):30-36.
点击复制

视觉修辞理论下历史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创作的召唤实践()
分享到: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ISSN:1673-3851/CN:33-1338/TS]

卷:
第49-50卷
期数:
2023年社科第一期
页码:
30-36
栏目:
出版日期:
2023-03-3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Evocation practice of the historical documentary entitled  the Local  Records In China  based on visual  rhetoric theory
文章编号:
1673-3851 (2023) 02-0030-07
作者:
何淑燕赵慧媛
1.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杭州 310018;2.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北京 100024
Author(s):
HE Shuyan ZHAO Huiyuan
1.Shi Liangcai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2.School of Journalism,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24, China
关键词:
视觉修辞召唤结构历史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视觉符号
分类号:
D26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以《中国影像方志》这部以中国县志为内容拍摄的大型历史纪录片作为影像解码文本,结合视觉修辞理论,对《中国影像方志》影像文本的召唤结构进行深度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影像方志》中“空白”与“否定性”具有先定和主观设置两种形式呈现,并通过这两个形式提升观众与影像文本的互动能力与效能,进而丰厚该影像文本的深层内涵,拓展其释义空间。同时,《中国影像方志》还通过互文语境、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进行系列影像修辞,进而搭建该影像文本的释义框架,确立释义边界,铺设意义场域并最终完成释义规约。中国历史纪录片在影像修辞实践上,可以通过召唤结构设定及多重表意,实现影像文本的整体叙事,最终影响观众的历史感知和情感认同。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刘涛 . 解读伊瑟尔的“召唤结构”[ J . 文艺评论, 2016(3) 56 - 60.

2Duckworth . The act of reading: A theory of aesthetic responseJ. Nineteenth-Century Fiction, 1979, 34(3):337-343.

3]李红,董天策.网络环境下的舆论召唤:“故宫窃案”的符号学分析[J.新闻大学,2011(3)128-135.

4]付玉辉.十二个关键词透视微博客:传播学视野下的微播客现象[J.中国传媒科技,2010(9)62-64.

5]刘锐.微信谣言元文本的召唤结构、受众期待视野与辟谣策略[J.情报杂志,201635(12)34-40.

6曾庆香,玄桂芬.社交媒体召唤结构:新闻交往化与亲密性[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1):42-48.

7]吕智敏.文艺学新概念辞典[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157.

8]陈翌阳,朱松林.从接受美学视角看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出圈[J.传媒观察,2021(8)59-62.

9]陈薇,何庆.视觉修辞的文化符码与图像意指:以国史纪录片《国家记忆》为例[J.电视研究,2019(8)57-59.

10]刘涛.媒介·空间·事件:观看的“语法”与视觉修辞方法[J.南京社会科学,2017(9)100-109.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2-10-30
网络出版日期:2022-12-3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18BC045)
作者简介:何淑燕(1976—),女,浙江武义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新媒体传播、视觉传播方面的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3-04-14